舉行時間:【農歷十月十六】 節日舉行國家民族:【瑤族】 節日類別:【少數民族節日】 關注:1127次 分享到:
瑤族盤王節的簡介
盤王節是瑤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每年農歷十月十六舉行。盤王節具有雙重意義。一是為紀念瑤族祖先盤王;二是為慶祝豐收。
盤王節的起源
有關瑤族地區過盤王節的古老風俗,早在晉代干寶的《搜神記》、唐代劉禹錫的《蠻子歌》、宋代周去非的《嶺外代答》等典籍都有載述.《嶺外代答》中說:“瑤人每歲十月,舉峒祭都貝大王于廟前,會男女之無實家者,男女各群連袂而舞,謂之踏瑤!薄疤u”即是“跳盤王”(還盤王愿)。
有一個關于盤王節的起源傳說很有意思:
盤王是瑤族的始祖,盤一節是瑤族人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瑤族最隆重的歌會.,據說,在遠古時代,瑤山評王和高王作戰。評王張榜招賢,若有能取高王首級者,愿將最美麗的三公主嫁與他。不料第二天,一條名叫盤抓的龍犬競銜來了高王頭顱。
盤王不失諾言,將心愛的三公主許配給盤瓠,盤瓠想變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籠里蒸七天七夜。蒸了六天六夜。公主擔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開蓋子看,盤瓠果真變成了一個魁偉健壯的男子,評王派他到會稽山為王,號稱盤王。
盤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傳下瑤家十二姓‘、有一天,盤王上山狩獵,不慎被一只羚羊觸下去懸崖身亡。兒女們聞訊,捕到羚羊,剝羊皮制成長鼓,憤然起舞,以報父仇。以后,每逢這天,瑤民便匯聚一起,載歌載舞,紀念盤王。青年男女則借此機會以歌道情,尋覓佳偶。至今瑤族同胞還保留著不食狗肉的習慣。
到今天,盤王節已逐步發展為慶祝豐收的聯誼會。
緣由
瑤族民眾為什么要在每年農歷十月間祭祀盤王并唱盤王歌、 跳長鼓舞呢?據至今仍在湘南江華瑤族地區流傳的民間傳說《十月十六調盤王》中講,相傳在古老的年代,瑤胞乘船飄洋過海,遇上狂風大浪,船在海中飄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毀人亡。這時,有人在船頭祈求始祖盤王保佑子孫平安,許下大愿。許過愿后,風平浪靜,船很快就靠了岸,瑤人得救了。這天是農歷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盤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瑤民就砍樹挖成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糍粑。爾后,大家唱歌跳舞,慶,幦说男律捅P王的生日。
從這以后,瑤民就把這一逃訕為“盤王節”。另據流傳在寧遠縣瑤族地區的傳說故事《長鼓舞的來歷》說,盤王死后,官家欺壓、逼迫瑤胞,中奪瑤山嶺土,幧细鏍,稟帖(狀紙)總到不了金鸞殿(皇帝)那里。后來,聰明的瑤民想了個辦法,把稟貼藏在長鼓里面,闖州過府去打長鼓,表演民族民間技藝。這樣,瑤民好不容易才到了京城,上了金鑾殿,打開長鼓,取出稟貼,才把狀告準。以后,過盤王節時,瑤胞就跳長鼓舞,唱《盤王歌》,并且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為了使神主高興,在祭祀盤王時,瑤族民眾總是把集體創作、世代傳承的本民族史詩古歌《盤王歌》唱、跳于盤王之前。盤王,就是盤瓠,亦即龍犬。也就是說,瑤族是以犬為圖騰的民族;《盤王歌》生動地反映了瑤民把盤瓠(龍犬)當作本民族的始祖來崇拜供奉的原始信仰(圖騰信仰與鬼魂信仰、祖先信仰結合在一起).《盤王歌》是伴隨著世世代代祭祀盤王(或稱“還盤王愿”)的禮儀活動而產生并且不斷發展的古歌史曲。最初,可能只是一些單純的祀神短歌,后來,在流傳和發展過程中(包含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在內),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巫師和民間藝術家,不斷地把一些新的內容添進來,其中有些是超越本民族宗教信仰的世俗民情方面的東西(如 《彭祖歌》、 《石崇富貴》、《梁山伯》、《夜黃昏》等)。于是,《盤王歌》(也稱《盤王大歌》)日益變得內容龐雜、篇幅甚大,宗教祭祀與世俗民情混雜拌合,這種情況在其他民族的史詩古歌中是甚為罕見的。
瑤族盤王節的節日習俗
節前,家家戶戶清掃庭院,準備節日用品。節日當天,人 們紛紛穿上節日盛 拿出美味佳肴互相聚餐、飲酒;在蘆 、嗩吶等樂器的伴奏下跳起歡快的民族舞蹈,歌舞中,人們還 要敲擊一種長鼓,這種長鼓用梓樹做成。據說,當年盤王就 是死在梓樹下的。所以,千百年來瑤族人民在節日中一定要 敲這種鼓,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盤王節,也稱“還盤王愿”,是過山瑤傳統的祭祀民族始祖盤王的活動。盤王節以祭祀先人盤王為主要內容,后來發展為紀念祖先,慶賀豐收的民間節日。由于瑤族支系較多,各地舉行盤王節的時間不盡一致,或夏歷七月初七、七月十五,或秋后的十月十五日、十月十六。
1984 年8月中,全國瑤族干部及代表人士聚集廣西南寧市參加瑤族盤王節時,協商統一盤王節的時間,定在農歷十月十六日,慶祝時間3-5天不等。節日期間,瑤族人民身著盛裝,聚集一堂,或唱盤王歌,歷數祖典,追憶先祖恩德,或擊長鼓,擺歌堂,歌舞通宵達旦。
節日期間,過山瑤族民間信仰儀式活動,如“還愿、掛燈、打幡”等也在此間舉行,幾鍌鹘y的文化藝術在節慶期間表演得淋漓盡致。建國后,盤王節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增添現代歌舞、電影和舉辦物質交流,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發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