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藏醫和藏歷是緊密聯系的。8世紀,藏醫學家宇陀寧瑪·元丹貢布的藏醫學著作《四部醫典》的部問世,使藏醫學形成了較完整的理論系統。由于藏醫認為隨著季節的變化,人體五臟中的氣和血液循環狀況也有所不同..閱讀全文→
據《賢者喜宴》記載,佛教傳入前,就有《尸語故事》、《瑪桑故事》、《家雀故事》等諸多故事流傳,但只有少數故事被記錄下來,更多的則是在民間口頭流傳。1951年以后,整理出版了幾本民間故事集。西藏的民..閱讀全文→
西藏當代小說的創作起步較晚,20世紀中期只有幾部短篇小說發表于報刊上,尚未給人印象就曇花一現,再不見蹤跡。70年代,雖然有若干作者嶄露頭角卻仍未成氣候。直到80年代,小說創作才有所突破,不僅形成..閱讀全文→
早在吐蕃時期,藏族就有了編年史、贊普傳略、贊普世系等書籍。13世紀,又出現“伏藏”的歷史和傳記,但均無作者署名。14、15世紀后,作者署名的歷史著作紛紛問世,大體可分為三類王統世系史、貴族家族史和..閱讀全文→
藏文典籍中,“傳記”著述很多。早期為“名王將相”事跡記錄,后來由于藏傳佛教的滲入,各教派為吸引群眾,便將自己教派中有成就、有名望的喇嘛生平加以渲染,撰寫成書,作為范例進行宣揚,因爾有了眾多的“高增..閱讀全文→
在《詩鏡》著述中,把詩歌、散文和散韻合體三種文體定為西藏著作的經典模式。不言自明,散文作品在西藏文苑獨具高原風采和藏族神韻的芳香,是西藏文壇引人注目、值得品味的文學主要體裁之一。 西藏散文有寫..閱讀全文→
藏族文學經過長期的醞釀和發展,到16、17世紀,已經具備了民間詩歌、民間故事、英雄史詩《格薩爾》、傳記文學、歷史文學、作家詩、話本小說、戲劇作品等文學品類。到18世紀,藏族文學進一步趨于成熟,以..閱讀全文→
其產生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初的吐蕃時期。敦煌發掘的古藏文文獻中,即有王臣唱和的詩歌。后來發現的一些文學著述如《柱下遺教》、《西藏王統記》、《西藏王臣史》、《賢者喜宴》等書中,也有吐蕃時期贊普..閱讀全文→
《格薩爾王傳》是中國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英雄史詩。它原是西藏民間流傳千余年的口頭文學,現已整理成書。全書共有120多部,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部史詩,國際上有人稱..閱讀全文→
西藏地處中國西南邊疆。從遠古時起,西藏人民就開始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勞動生活,繁衍生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西藏人民以自己的勤勞智慧,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作為統一的由56個民族..閱讀全文→
藏文石刻 藏族使用藏語文。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支,除了中國境內的藏族外,在尼泊爾、不丹、印度境內也有一部分人使用藏語。藏語主要分為衛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區。盡管方言各異,讀音不同,但藏文仍..閱讀全文→
“玖完托依”在維吾爾族婦女當中是僅次于婚禮的大型慶典儀式,“玖完”是少婦,“托依”是婚禮的意思,而這個慶典儀式自古以來作為維吾爾人民傳統的慶喜儀式,在塔里木河流域代代相傳,久經不衰,煥發出維吾爾..閱讀全文→
阿依古麗、古麗仙、吾爾開西……在我們周圍,總能聽到這樣一些賦予美麗、智慧之類美好象征的維吾爾族名字。在維吾爾族大家庭里,姓名是聯系的紐帶。在維吾爾文化氛圍中,姓名更是認同的基因。維吾爾人名與維吾爾..閱讀全文→
庫車是個老城,過去因為戰爭和疾病的原因,人口流失很嚴重,所以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對延續家族血脈的孩子非常重視。一直到現在的維吾爾人中間,還保留著一個說法,孩子是上天給的,不要是一種罪過。于是,伴隨..閱讀全文→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阿瓦提刀郎人由于受到了南來北往的駝隊、商人以及其它接壤區域的影響,使得他們的部分文化特征逐漸改變或被遺忘,但是,作為刀郎部落文化靈魂的大部分文化風俗習慣因其獨特的魅力始終保..閱讀全文→
維吾爾族各地女子婚前一般梳小辮,有達10多條或幾十條小辮者;楹蟀l式有地區差別:一般南疆女子婚后梳4條發辮,額前的較小,腦后的較大,梳成后將前面兩條小的和后面兩條大的合并起來,形成兩條大發辮;北疆一般..閱讀全文→
您好牙合西莫/色孜 很好亞克西 謝謝熱合麥特 再見伙西 干杯!闊月吐來衣里 對不起看去容 請原諒艾普/克楞 請走好喀拉普/米厄 沒關系開熱克/要克 沒問題恰塔克/要克 您找誰?開木尼/衣孜代衣色孜 您叫什么名字?衣..閱讀全文→
現在互不相識的維吾爾族人,出于禮貌或是套近乎等原因,見面時總要打聽一下對方是哪里人,如果對方與自己是老鄉,其關系一下子就拉近了許多,進而開始彼此打聽出身哪個家族,聊著聊著,就發展到某種親戚關系了。..閱讀全文→
1982年天山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電影《艾里甫與賽乃姆》,導演:傅杰,主演:買買提祖農、司馬依、布維古麗、阿布里米提·沙地克等。 《艾里甫與賽乃姆》是維吾爾族民間愛情敘事長詩。在維吾爾人民中家喻戶曉..閱讀全文→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吝嗇刁鉆的巴依,不許長工們在他的門前樹陰下歇涼,還洋洋得意地說:有本事拿錢來。長工們一商量,大家湊錢買下了這塊陰涼。 太陽在移動,陰影當然也要移動。有時候樹陰在門前,有時候..閱讀全文→
西域,這塊極其神秘的大地,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最重要的通道。它既是世界三大文明匯合處,又是世界三大宗教的交匯點,并是各種語言融匯交溶的地方,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文..閱讀全文→
像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史詩一樣,《烏古斯傳》是維吾爾族史詩中最著名的一部。 維吾爾族的英雄史詩《烏古斯傳》已流傳一千多年,目前所發現最早的回鶻文手抄本,現藏于法國巴黎國民美術館。 《烏古斯傳》已沒..閱讀全文→
以喀什噶爾為中心的喀喇汗王朝,在木薩·阿爾斯蘭汗在位年代,已經為經濟和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厚實的基矗11世紀中葉,宗教戰爭漸趨平息之后,喀什噶爾更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吸引了西部王朝和中亞的大批文..閱讀全文→
苗族詩歌講求音韻,有五言體、七言體、長短句。語言簡練和諧、勻稱,通谷易懂,能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是苗族民間文學的最重要表現形式,使用范圍極廣。如至親好友迎來送往,男女間談情說..閱讀全文→
偏遠的苗族聚居地區,如果小孩不小心嘴里起了血泡,做母親的便一邊慌忙找針把血泡扎破,一邊憤憤地罵道:“著蠱了,著蠱了。挨刀砍腦殼的,誰放的蠱我已知道了。她不趕快收回去,我是不饒她的1要是吃魚不慎,魚..閱讀全文→
幾位身上綴滿雞羽的苗族姑娘在表演有上千年歷史的苗族錦雞舞。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排調鎮的苗族群眾自古以錦雞為崇拜對象,他們不僅模仿山中的錦雞創造了錦雞舞、錦雞..閱讀全文→
《賈》是一種亦詩亦歌體的口頭作品樣式,總篇幅超過萬行,由許多相對獨立和和完整的部分組成!顿Z》綜合了苗族文學、史學、巫學和哲學等內容,有苗族“百科全書”之稱!顿Z》主要流傳于貴州省丹寨、麻江、黃平..閱讀全文→
進入貴州之后,就聽說在古老的苗族村寨居住著一些神秘的人物,相傳他們精通法術、刀槍不入、溝通神靈還能預知未來,這些被當地人稱作“法師”的人是否真的像傳說中那樣神奇?在黔東南銅仁市江口縣梭家苗寨,我們..閱讀全文→
苗族口傳法律文化在西南地區歷史上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中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由于苗族歷史上沒有通用的文字,很多習慣法規范都以“理詞”的形式口傳下來,“理詞”是苗族承載與傳承習慣法最主要的方式。苗族地區..閱讀全文→
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對各地苗語的構詞大致相同,而語音不同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后,將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東方..閱讀全文→
《布洛陀經詩》是壯族巫教的經文,它唱誦壯族祖神布洛陀創造天地萬物,規范人間倫理道德,啟迪人們祈禱還愿消災祛邪,追求幸福生活。這部經詩貫穿著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識!恫悸逋咏浽姟犯髌伎梢..閱讀全文→
壯族廣泛流傳的神話之一。有兩種文體流傳,一為散文體,一為韻文體,內容大體相同。 《布伯》主要講述英雄布伯同天上雷王作斗爭的故事:英雄布伯,為拯救人類免遭旱災,同天上雷王相爭,最后智勝雷王,將之囚禁在..閱讀全文→
壯語是中國的大語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約2000萬以上(包括布依語、岱-儂語)。壯語屬于臺-加岱語系侗臺語族(壯侗語族)臺語支(壯傣語支),與泰國語、老撾語、傣族語、撣族語等語言有著十分密切的親緣關系,國外..閱讀全文→
傳說古時候,太陽不分白天黑夜,天天掛在天上不落坡。那時候,一年四季都像春天一樣暖和,莊稼年年豐收,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墒,有個蚯蚓(布依族,即,魔鬼),名叫戛卡。經常從水潭爬上地面,躲在陰暗的角..閱讀全文→
“播娜摩”簸畫是布依族語,漢語意思是:“云霧山里的簸箕畫”。 播娜摩簸箕畫是貴陽市的少數民族農民畫,播娜摩,布依族語,指雄踞市郊的云霧山。一個個尋常的農家常用簸箕,經生花妙筆將花草蟲魚、飛禽走獸、日..閱讀全文→
過去布依族的民族文學主要是民間口頭文學。清代和民國時期,出現了一些布依族文人用漢文寫作的詩文。才開始有了布依族的文人文學。1949以后,一批布依族中青年作家及民間文學工作者,用漢文創作出各種體裁的本民..閱讀全文→
朝鮮族文學:雄鷹飛出長白山——寫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建州55周年之際 位于吉林省長白山下,轄有8個縣(市)、擁有42,700平方公里面積和220萬人口的延邊,是我國惟一的朝鮮族自治州。9月3日,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閱讀全文→
中國朝鮮族的文學,是該民族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的總稱。朝鮮族的民間文學,包括民謠、傳說、故事、"板說理"等種類。民謠中,以"勞動歌謠"起源最早,也流傳較廣,其中"漁歌"、"農歌"、"紡織歌"等都有數量很多的作..閱讀全文→
(1)朝鮮族語言文字的歷史和現狀 吉林省是地處邊疆的多民族省份,總人口2500萬。全省共有43個少數民族,其中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為世居民族。吉林省是朝鮮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全國192萬朝鮮族人口..閱讀全文→
訓民正音(現稱Hangul)是朝鮮語所使用的字母,為朝鮮(一四一八年至一四五零年)的第四代皇帝-世宗大王所創造,於一四四六年十月發表。古時的訓民正音有二十八個字母;而現代朝鮮語有一共有二十四個字母,十四..閱讀全文→
1.雜歌:流行于18世紀朝鮮族詩歌的一種形式,它區別于其他古典詩體,可以自由破格。歌辭產生于15世紀,是一種長體詩歌,每行有7-8個音節,一般不分段。 2.鄉歌:用“吏讀”文字創作的朝鮮族古體詩歌形式,分四..閱讀全文→
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族先人女真曾經使用過女真文,明代失傳。屬于黏著語,語音上有不完全元音和諧現象。滿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的一種豎直書寫的拼音文字。由于多數網頁不能良..閱讀全文→
子弟書是中國清代北方的一種滿族說唱文學,屬鼓詞類。盛行于乾、嘉、道三代,至光、宣時始趨于沒落。因為它的“詞婉韻雅”(注:閑園《金臺雜俎》:“分東西城兩派,詞婉韻雅,如樂中琴瑟,必神閑氣定,始可聆此..閱讀全文→
很多來源于滿語的詞匯仍然存在于北方漢語特別是東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語中,末字常改為輕聲。 埋汰(臟) 嘎噠/疙瘩(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豬拐骨,用于游戲) 恩那(是、對、好) 餑餑(糕點,后亦指餅干)..閱讀全文→
三家子,一個在松嫩平原上的小村莊,因為滿語,使他聞名全球。 石君廣老師——繼承滿語的滿族青年 “伊蘭孛”是滿語,譯成漢語為“三家子”,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h的一個滿族聚居的村落。 “三家子..閱讀全文→
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分南、北兩個方言。南、北兩個方言又各分三個土語區。侗語以侗文的標準音貴州榕江話為代表,聲母有32個,韻母有56個,聲調舒聲9個,促聲6個。由于聲調多,詞匯豐..閱讀全文→
筆者和其他人一樣,早就聽說廣西桂平市擁有罕見的手抄本《瑤族經書》,因無緣見上一面,有些人就認為根本沒有此書。前不久,桂平市文化部門領導在深入紫荊鄉木山村進行民族民間文化調研時,證實確有此書。桂平市..閱讀全文→
瑤族的種類稱謂非常繁雜,已經確切的有33種,有一些還沒有明確。該民族種類稱謂之多,內容之豐富,這在其他民族中極為罕見。這些稱謂中既有反映民族服飾文化的,又有反映其生產方式及經濟特點,有因刀耕火種瀕..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