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文化之【古畫品鑒·韓滉《五牛圖》:現存最早紙上的動物畫】在線閱讀 五牛圖卷(局部)?韓滉(唐)(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唐代畫家韓滉擅繪人物和走獸,尤以畫牛著稱,與同時代擅畫馬的韓干并稱“牛馬二韓”..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北宋·易元吉所作《樹上二猿圖》 《樹上二猿圖》,絹本設色墨筆,190.8×100.2厘米,北宋·易元吉,弗利爾美術館藏。 易元吉(公元11世紀),北宋畫家,字慶之,湖南長沙人,生卒年不..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明·朱瞻基所作《畫子母雞圖》 《畫子母雞圖》,明·朱瞻基,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明宣宗,即朱瞻基,明代第五代皇帝。在其當政期間,締造了史稱“仁宣之治”的穩定發展期,是著名的守..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宋·王希孟所作《千里江山圖》欣賞 王希孟(1096~?),宋徽宗時入禁中文書庫。曾得趙佶親授筆墨技法,技藝日漸精進。他完成宏幅巨制《千里江山圖》時才十八歲,不久..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清·徐祥所作《桃花雙雞圖》 《清徐祥桃花雙雞圖》,紙本設色,138×68厘米,現私人收藏 通觀全作,設色淡雅,用筆以方峻的側鋒鋪點為主,枝叉的轉折,桃葉的分布,樹干的盤旋出節,均..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之【形神凝個性筆意奪天工——汪家珍的《移居圖》】在線閱讀 汪家珍,生卒年不詳,字璧人。又名葵,字叔向。安徽歙縣人。工山水,與汪之瑞、孫無逸齊名。人物、花鳥、蟲魚尤能傳神入妙。 順治七年(1..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宋·夏圭所作《松溪泛月圖》欣賞 夏圭(1194~1224),一稱夏珪,字禹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寧宗的畫院待詔,與劉松年、李唐、馬遠并稱“南宋四家”。在山水畫風上,與馬遠相似..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南宋·劉松年所作《猿猴獻果圖》 《猿猴獻果圖》,絹本設色,98.6×182.7cm,南宋·劉松年,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此圖又題《猿猴獻果圖》,為《十六羅漢圖》(現僅存三幅)之一..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明·朱瞻基所作《明宣宗朱瞻基戲猿圖》 《明宣宗戲猿圖軸》,162.3×127.7cm,明·朱瞻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瞻基(公元1399—1435年),朱元璋曾孫,建元宣德,在位十年(公元142..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東晉·顧愷之所作《洛神賦圖卷》欣賞 此畫取材于三國時代詩人曹植的浪漫主義愛情名篇《洛神賦》,顧愷之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和連續分段的圖畫形式展現了曹植和宓妃(洛..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之【《姑蘇繁華圖》:穿越300年而來的蘇州風物】在線閱讀 姑蘇繁華圖(局部)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姑蘇繁華圖》,原名《盛世滋生圖》,是清代蘇州籍宮廷畫家徐揚描繪蘇州風物的巨..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宋·馬和之所作《豳風圖》欣賞 自宋代畫家李公麟作《豳風圖》后,以《詩經》為畫題的創作和臨摹便歷代不衰,其中當屬馬和之的《詩經》詩意畫最為著名。馬和之,生卒年不詳,宋錢塘(今杭..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清·任頤所作《蘇武牧羊》欣賞任頤(1839~1895),清代著晚畫家。初名潤,字伯年,一字次遠,號小樓,亦作曉樓,浙江山陰人,因此他的畫署款多寫“山陰任頤”。其父任云淞為民間畫工,任..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五代·李成所作《茂林遠岫圖》欣賞 李成(919~967),字咸熙,李唐的宗室,山東青州人。五代時期為避亂曾在山東營丘(今山東昌樂東南),故有“李營丘”之稱。常以北方山水作為其描繪對..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北宋·易元吉所作《三猿捕鷺圖》 《三猿捕鷺圖》,24.1×22.9cm,北宋·易元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北宋畫家易元吉出生于公元11世紀,字慶之,湖南長沙人,生卒年不詳。天資穎異,..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南宋·法常所作《巖猿圖》 《巖猿圖》,37.6×27.9cm,南宋·法常,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法常(?-1180),號牧溪,本姓李,蜀人。青年時曾中舉人,后流落杭州西湖六通寺為僧,從師無準。..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宋·佚名所作《子母雞圖》 《子母雞圖》,宋·佚名,59.99cm×32.83c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子母雞圖》畫一只母雞,引領著五只孵出不久的小雞,在地上漫步啄食。母雞雪白的羽毛蓬松亮..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清·任頤所作《祝翁呼雞圖》 《祝翁呼雞圖》,紙本設色,142x345cm,現藏于南京博物院 任頤的人物畫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優良傳統,宗法陳洪綬、上追唐寅、梁楷、李公麟、貫休、吳道子、..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明·朱瞻基所作《三陽開泰》欣賞 紙本設色,211.6×142.5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瞻基(1399-1435),明成祖長孫,明代第五位皇帝,1426至1435年在位,年號宣德,廟號宣宗,自號長春..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北宋·易元吉所作《猴貓圖》猴與貓。猴諧音“侯”,貓諧音“!。 這幅畫展現了畫家敏銳的觀察,他不但鉤畫出二貓一猴間生動的神情,也將合於本性、出乎自然的瞬息動態,鋪陳出一幕富有..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清·黃慎所作《蘇武牧羊圖》在線欣賞 立軸,紙本設色,縱94.2厘米,橫101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黃慎(1687-1766),清代著名畫家,為“揚州八怪”之一。字恭懋,后已改字恭壽、菊莊,號癭瓢..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清·愛新覺羅·弘歷所作《三陽開泰圖》欣賞 紙本設色,28.2×133.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宋·趙佶所作《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81.5cm×53.6cm,宋·趙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占據《芙蓉錦雞圖》畫面主要位置的是秋天不怕霜凍的木芙蓉和枝上停留的美麗的錦雞。各種景..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宋·趙伯駒所作《江山秋色圖》欣賞 趙伯駒(1119~1185),字千里,宋朝皇族,南宋高宗時任浙東兵馬鈐轄,因擅畫青綠山水而享盛名。明代“文人畫”的倡導者董其昌稱贊他的繪畫“精工之..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宋·李嵩所作《明皇斗雞圖》: “足博距者,武也”。公雞走起路來,昂首挺胸,趾高氣揚,威武雄壯,故曰“武”!皵城案叶氛,勇也”。雞對它的兒女百倍呵護,若是突遇敵襲,母雞會立即..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元·趙孟頫所作《浴馬圖》欣賞 《浴馬圖》是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的代表作之一,此卷畫溪水一灣,清澈透明,梧桐垂柳,綠蔭成趣,駿馬十四匹,馬官九人,分入池、洗寓出池三個細節描繪了奚..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清·郎世寧所作《開泰圖》欣賞 絹本設色,60×98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GiuseppeCastiglione,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生于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東晉·顧愷之所作《列女仁智圖卷》欣賞 顧愷之(約346~406)是我國最早的卷軸人物畫代表畫家,字長康,小字虎頭,江蘇無錫人。曾任大司馬參軍、荊州刺史、散騎常侍。..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近代·倪田所作《歲朝清供》 《歲朝清供》,近代·倪田,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倪田初名寶田,字墨畊,別署墨畊父,號墨道人、墨翁,又號璧月盦主,江蘇江都人。尤善畫馬及走獸,能隨手?.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唐·閻立本所作《職貢圖》欣賞 絹本設色61.5×191.5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閻立本,生年不詳,卒于673年,唐代畫家。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人。與父毗、兄立德俱擅繪畫、工藝和建筑。高宗..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唐·周昉所作《揮扇仕女圖》欣賞 周昉(生卒年不詳)是晚唐杰出的人物畫家,他筆下的人物非常傳神。據載周昉與韓干曾為郭子儀的女婿趙縱畫像,一時難分上下,請來趙夫人定奪,趙夫人認?.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古代國畫名畫之五代·胡瓌所作《卓歇圖》欣賞 《卓歇圖》局部 《卓歇圖》舊傳為五代后唐胡瓖作。胡瓖(公元十世紀),范陽(今河北涿縣涿州鎮)人,擅畫人物、鞍馬,尤長于描繪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之【古畫品鑒·周昉《紈扇仕女圖》:唐代宮廷女子生活圖景】在線閱讀 紈扇仕女圖(局部)周昉(唐)(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人物畫在唐代發展到一個高峰,出現了許多杰出的人物畫家,周昉便是其中的典型?.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之【洞穿歲月話陳半丁先生軼事及藝術】在線閱讀 白蓮(中國畫)陳半丁 江上泛舟(中國畫)陳半丁 在紀念陳半丁先生(1876年—1970年)誕辰140周年之際,中國美術館推出了“此中有真趣”藝術展。作為..閱讀全文→
繪畫文化之【關于齊白石花鳥畫和莫蘭迪靜物畫審美特征的差異】在線閱讀 昔日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閱讀全文→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 閱讀全文→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 閱讀全文→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 閱讀全文→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 閱讀全文→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 閱讀全文→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