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器是作法事時使用的器物。藏傳佛教的法器類繁多,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這些法器大體可以分為禮敬、稱贊、供養、持驗、護魔、勸導六大類。袈裟、項珠、哈達等屬于禮敬類;鐘、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號等屬..閱讀全文→
8月2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主辦“薪火相傳--珍藏西藏葉星生收藏及藝術展”在北京七九八藝術區珊和羽畫廊拉開帷幕,北京奧運期間,中外游人有機會一睹珍品的風采。展覽展出葉星生收藏的近百件西藏文物和..閱讀全文→
雍布拉康宮殿位于西藏山南地區瓊結縣境內,它是一座建筑在半山腰上的古堡式建筑。它始建于公元前一百年,是吐蕃第一代國王聶赤贊布時期建筑。無論是西藏歷史典籍,還是藏族民間傳說都不約而同地認為雍布拉康宮殿..閱讀全文→
五方佛冠為高僧、活佛在修行密宗時所戴,它象征著五智如來的寶冠。形狀如五蓮瓣,每瓣上鑲有寶劍、蓮花、金剛杵、寶輪、火焰等裝飾圖案,下綴長纓。五佛即不動佛、寶生佛、無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和毗盧佛。"..閱讀全文→
嘎巴拉碗為修密宗無上瑜伽密舉行生起次第時用的法器。嘎巴拉是梵文的藏譯,意思是顱骨。嘎巴拉碗用人的頭蓋骨做成,大多是依照高僧大德生前遺囑,從其遺體上取下后制成的。它是西藏佛教中常用的法器之一。..閱讀全文→
《文成公主進藏圖》壁畫清選自布達拉宮 公元7世紀,吐蕃大臣祿東贊赴長安為松贊干布請婚。這幅壁畫反映了文成公主入吐蕃時的盛況。閱讀全文→
藥王山西側的摩崖石刻是拉薩有名的一處室外景觀,山體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數千個大小佛像,因此,人們也稱其為"千佛崖"。相傳,這里最早的石刻佛像是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的作品,據五世達賴喇嘛所著《西藏王臣..閱讀全文→
大昭寺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是西藏寺廟建筑中建造時間最早的寺廟之一。有關大昭寺的歷史在文章著作中不難見到,了解起來并不難,但是較為全面、準確、深入的了解還需要下些功夫。在這里我把拉薩市政協文史資料辦..閱讀全文→
酥油花是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酥油塑造藝術,龕供酥油花又稱為油塑藝術,最早產生于西藏苯教。相對于“朵瑪”供品的宗教性、嚴肅性、實用性、酥油花藝術在表現題材內容和表現形式手法上則具有更多的自由..閱讀全文→
布達拉宮正面上山的臺階和女兒墻 藏傳佛教寺院建筑藝術,在西藏古代建筑藝術中,最富有民族和時代特色,多依山而建、規模宏大,氣勢渾厚,工藝精致,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從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閱讀全文→
西藏的雕塑藝術源遠流長,昌都卡若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士的陶器,造型優美、質樸。雙體獸陶罐巧妙地把兩個動物的造型融合為一個陶罐,波浪式的幾何紋樣,樸素、別致。骨器和松耳石飾物造型也十分優美、制作精良,肇..閱讀全文→
全套二百三十二部藏文《中華大藏經》歷經二十載對勘完成全套面世。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全面系統對勘藏文《中華大藏經》。 正在此間召開的“二OO八年北京藏學討論會”上,中國藏學出版社社長、《大藏經》對勘局常務..閱讀全文→
西藏是中國地廣人稀的省區,又是中國人均寺廟擁有率最高的省區。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西藏全區現有人口二百八十一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二點二六人;而目前西藏共有寺廟一千七百八十余座,其中包括藏傳佛教寺..閱讀全文→
匝王 吉祥天女 南海觀音閱讀全文→
西藏自治區政府日前透露,自治區積極開展文物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其中以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薩迦寺為主的三大重點文物保護維修項目和“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國家先后投資近10億元..閱讀全文→
布達拉宮金頂 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新宮 桑耶寺 寺廟門飾 在空氣都彌漫著宗教氣息的西藏,寺廟隨處可見。最著名的寺廟建筑當屬布達拉宮、大昭寺、哲蚌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桑耶寺..閱讀全文→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 閱讀全文→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 閱讀全文→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 閱讀全文→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 閱讀全文→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 閱讀全文→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