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Bǎi lǐ )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封地名為氏。周朝時,有姬姓虞國人,入秦后,授予百里作采邑,其后代子孫就以封地名為姓,稱百里氏。
2.奚(xī)亦出自姬姓,為春秋時秦國大夫百里奚的后代,以祖名為氏。周初,周武王封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兒子虞仲的子孫在虞國(在今山西省平陸縣北)。春秋時,虞仲有個后人叫奚,因住在百里鄉,又稱百里奚,他在虞國任大夫。公元前655年,虞國被晉國所滅,百里奚和虞君都當了晉國的俘虜,成了奴隸。這時,秦穆公向晉獻公求親,晉獻公就把女兒嫁給他,同時把百里奚也作為陪嫁的奴仆之一送往秦國。百里奚不甘心做奴隸,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國的奴隸。秦穆公是個有雄心壯志的國君,一直在收羅人才,他聽說百里奚是個有才干的人之后,決心把他追回來。他怕用重金去贖會引起楚國對百里奚的重視,就按照當時奴隸的身價,用五張羊皮把他作為逃奴贖回來秦穆公同百里奚交談后,對他大加贊賞,封他為大夫。百里奚的后代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稱百里氏。
【遷徙分布】百里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百里氏源出姬姓,春秋時代,有一位輔助秦國君主秦穆公,使秦穆公成為春秋一霸的人物,叫百里奚。百里奚是秦穆公的宰相,被人稱為“五羖大夫”,因為他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換來的,他就是百里姓的始祖。百里奚出身貧苦百姓家,但勤奮學習,又有才干,練就了一身膽識和本事,他到過許多國家,都不受重用,最后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將他從楚國換來,任命為宰相,成就了大業。這樣看來,百里是老百姓那里起源的一個姓,當百里奚成為大人物后,這個姓氏就更昌盛起來。不過也有的學者認為,百里姓可能也出自貴族,因為百里奚原先是虞國人,而虞國是上古舜帝的后代居住的地方,故百里奚是舜帝后代中的一支。百里姓望居新蔡郡(相當于現在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地區)、京兆郡(相當于現在陜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