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有文字或無文字的民族中,作為一種即興的口頭藝術,民歌直接表達人民的心聲,反映人民的生活。 民歌伴隨著人的一生:嬰兒處在襁褓之中,母親為他唱“催眠曲”、“搖籃曲”;當孩子牙牙學語時就學唱各種..閱讀全文→
我國許多民族有自己的傳統歌唱節日,例如壯族的"歌墟"、苗族的"游方"、仫佬族的"走坡"、西北地區土族、回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及漢族的"花兒會",等等。在節日的那一天,成百上千名青年男女聚集到專設的..閱讀全文→
我國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三省的朝鮮人。一部分中國朝鮮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已定居于東北境內,但更多的是19世紀中葉才陸續遷入中國的。 朝鮮族的民歌,有農謠、抒情謠、風俗謠、童謠、長..閱讀全文→
彝族居住在我國云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區。民歌“四大腔”產生于云南建水、石屏一帶彝族的尼蘇支系中,并與青年男女傳統風俗性的社交和愛情活動緊密相聯。這種風俗性活動尼蘇人稱之為“吃火草煙”。在聚會..閱讀全文→
關雎(周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閱讀全文→
多聲部民間歌曲,指一對或一組歌手同時唱出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民歌,有人稱其為“二聲部民歌”“復音民歌”。民間則有“雙音”“雙聲”“公母聲”等俗稱。很久以來,人們以為中國的民間聲樂作品中沒有“復音..閱讀全文→
長調和短調是蒙古族民歌的傳統體裁分類。內蒙古草原“長調”,蒙語稱“烏日聽道”,即“悠長的歌曲”。流行于內蒙古阿拉善、錫林郭勒、呼倫貝爾等大草原。長調民歌是典型的蒙族音樂風格的代表。 “長調”在音..閱讀全文→
在我國一些民族中,流傳著歌唱歷史詩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瑤族的《盤王歌》、哈尼族的《開天辟地歌》、景頗族的《木瑙齋瓦》、獨龍族的《創世紀》,等等。這些民歌記述了有關宇宙和人..閱讀全文→
哈薩克族主要居住在我國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伊犁、巴里坤、木壘,以及甘肅省的阿克塞、青海的海西等地。哈薩克族民歌有“安”、“月令”、“吉爾”三類!鞍病庇泄潭ǖ某~,有曲名,旋律優美,氣息寬廣;“..閱讀全文→
民歌是中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他種類民族音樂(民間歌舞音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的基矗 民間歌舞音樂大多來自民歌,有不少歌舞至今仍以民間歌曲形式流傳。如安徽的《鳳陽花..閱讀全文→
(回族民歌) 這是一首青!盎▋骸钡牡湫蛡鹘y曲調!盎▋骸绷餍性谖覈鞅备拭C、青海和寧夏相毗連的廣大地區。是生活在這里的回、漢、東鄉、土、撒拉和保安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山歌形式..閱讀全文→
藏族主要居住在我國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省區。藏族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勞動歌、愛情歌、風俗歌、頌經歌等幾類。風俗歌中又有酒歌、猜情對歌、婚禮歌、箭歌、告別歌等幾種。其中,酒歌和箭歌的曲..閱讀全文→
(漢族民歌) 《川江船夫號子》是由《平水號子》、《見灘號子》、《上灘號子》、《拚命號子》和《下灘號子》等八首不同的號子聯綴而成的一個既統一、又有變化對比的大型號子聯套。其中有在平靜江面上航行時唱..閱讀全文→
一代一代傳唱下來的川江號子,就像一扇窗戶,透過它,可以看見這條母親河邊古往今來人們的生活。而今,長江變了模樣,輪船變了模樣,川江號子這扇窗已經隱隱關閉,但是,還有幾位老人仍在艱難地挽留那些從“窗..閱讀全文→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 閱讀全文→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 閱讀全文→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 閱讀全文→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 閱讀全文→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 閱讀全文→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