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貴田、常寶華表演相聲《帽子工廠》(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相聲八德” 相聲八德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于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 馬德祿,師從春長龍(馬三立的父親,高壽亭,郭榮起的師父); 周德山又名瑞山,藝名周蛤蟆,師從范有緣(馬三立的師父); 裕德隆,德字..閱讀全文→
白沙撒字黃金萬兩(攝影:姜一平) 白沙撒字唯吾知足(攝影:姜一平) 閱讀全文→
吳兆南 他在北京的胡同里長大,常往茶館跑,喜歡聽說書。久而久之,他對“說的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13歲那年,他拜侯海林為師學京戲,文、武、丑都學。唱京劇為他日后“說、學、逗、唱”練就了一些基..閱讀全文→
“窮不怕”用過的竹板拓片 清同治年間,京劇丑角朱紹文(藝名“窮不怕”)淪落天橋,以唱小曲,說笑話為生,其演出已具有相聲的雛形。在朱紹文之前,雖有張三祿,同代有阿彥濤、沈春和等,但朱紹文成就、聲望..閱讀全文→
侯寶林(1917—1993):相聲藝術大師,北京人。解放后,侯寶林先生參與發起、組織了“相聲改革小組”,與多位相聲前輩一起,對相聲進行改革,去掉“葷口”,凈化語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僅改編演出了大..閱讀全文→
張壽臣痛悼愛徒(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侯寶林與大山在一起(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侯寶林在武鋼演出(照片翻拍:姜一平) 侯寶林、李文華慰問演出(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侯寶林與夫人王雅蘭(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侯寶林、郭啟儒演出中(照片翻拍:姜一平) 侯寶林、郭啟儒演出中(照片翻拍:姜一平) 侯寶林和郭啟儒在給學生示范傳統名段《賣布頭》(照片翻拍:姜一平) 侯寶林(舞臺上左六)、郭啟儒(舞臺上左九)..閱讀全文→
常貴田、常寶華在表演相聲《福壽全》(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1963年4月29日晚,周恩來總理和夫人鄧穎超出席在民族宮舉行的中國文聯第三屆常務理事擴大會議閉幕聯歡會,和文藝界人士歡聚一堂,共同觀看文藝演出,侯寶林、郭啟儒的相聲令總理開懷大笑。(照片翻拍:姜一平)..閱讀全文→
馬季、唐杰忠表演相聲《舞臺風雷》(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張壽臣(1899——1970):北京人,自幼隨父張誠甫學說評書和相聲,15歲拜焦德海為師,在藝術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矗焦德海去世后,他為李德钖捧哏,技藝大進。30歲前后自成一家,被譽為“幽默大師”。其作品中蘊含著..閱讀全文→
相聲演員常寶霆和白全福(左)表演傳統節目《大審》(1961年) (照片翻拍:姜一平) 常寶華、白全福演出中(照片翻拍:姜一平) 常寶霖、全長保演出照(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1981年牛群、趙福玉在全國曲藝優秀節目觀摩表演(北方片)中 (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1953年張壽臣與相聲界人士合影(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佟大方拜師帖(攝影:姜一平) 閱讀全文→
1981年師勝杰、于世德在全國曲藝優秀節目觀摩演出(北方片)中 (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1984年侯寶林(舞臺上前排左八)等人出席全國相聲評比發獎大會 (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常寶華聽其師馬三立講過去的故事(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姜昆、李文華表演相聲《如此照相》(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朱紹文 朱紹文(1829~1904)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相聲藝人。藝名“窮不怕”,隸漢軍旗。祖籍浙江紹興,居于北京地安門外氈子房。 他幼年學唱京劇丑角,曾搭嵩祝成科班演出,后改習架子花臉。朱紹文學識淵博,..閱讀全文→
白全福郭全寶穿過的長袍 白全福郭全寶穿過的長袍 白全福郭全寶穿過的長袍 攝影姜一平 郭全寶使用過的雙簧小辮 ..閱讀全文→
相聲門“引師、保師、代師” 相聲門“引師、保師、代師”,簡稱“引、保、代”,相聲收徒,不同其他行業,它有著不成文的規矩。師父在收徒前,還要有“引師”、“保師”及“代師”,簡稱“引、保、代”,所謂引師..閱讀全文→
姜昆為長慶油田工人演出(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在中國曲協等主辦的“相聲百年展”上,眾多相聲演員匯聚一堂,姜昆當起了解說員?纯窗!看看馬三立的蠟像、郭全寶的大褂,讀讀馬季的手稿、常家的手抄相聲臺本,這邊是劉寶瑞的書,那..閱讀全文→
臺灣相聲界資料 攝影?姜一平? 閱讀全文→
1953年張壽臣收徒佟大芳、田立禾等合影,左三為張壽臣,后排左一為田立禾 閱讀全文→
常氏家族相聲手抄腳本 常氏家族相聲手抄腳本 常氏家族相聲手抄腳本 閱讀全文→
侯寶林與科學家錢學森在一起(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常寶華、李洪基表演相聲《昨天》(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常寶堃在朝鮮前線(照片翻拍:姜一平) 閱讀全文→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 閱讀全文→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 閱讀全文→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 閱讀全文→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 閱讀全文→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 閱讀全文→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