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 首頁 -> 傳統文化 -> 內蒙草原民俗

    蒙古族春節風俗 -蒙古風

    春節蒙古語叫“查干薩日因巴雅爾”,直譯為“白月之節”。在遙遠的古代,蒙古人稱年初的第一個月份為“豪比薩日”,其意為“份額之月”。據研究,這一名稱與古代蒙古人的游獵生活有關系。以部落為單位進行捕獵的..閱讀全文→

    蒙古人的語言文化 -蒙古風

    “伴我人生的蒙古語決不忘卻的文化,生死相依的草原誓不背離的故土”,這是一句幾乎所有識字的蒙古人都能背出的詩句。 一種民族語言,對一個獨特的民族文化來講,是它保存傳統的最重要的載體和發展繁榮的沃土。..閱讀全文→

    成吉思汗陵-內蒙訪古

    成吉思汗陵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阿騰席連鎮東南約15公里處。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1162年出生于蒙古一個部落貴族的家庭,他憑借機智勇猛,逐漸統一了蒙古。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領在斡難河畔召開大會,共..閱讀全文→

    蒙古族服飾代表作-蒙古袍 -蒙古風

    民族傳統及各民族差別形成了他們在裝束上的特色,這是民族服飾最鮮明的標志。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為適應牧業生產和自然環境而創制的一種古老的傳統服裝。這種服飾不但方便了蒙古人的生活,而且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閱讀全文→

    蒙古男人的佩飾 -蒙古風

    佩飾是服裝的組成部分,但是不像服裝那樣必備的物品,佩飾是審美價值大于使用價值的修飾品。蒙古男人的佩飾包括火鐮、鼻煙壺、煙袋、手鐲、戒指等。從古代起,馬、弓箭和火鐮被稱作是蒙古男人的三寶。蒙古人認為..閱讀全文→

    蒙元碑刻:散落在草原上的歷史碎片 -內蒙訪古

    由國家文物局社會科學資金項目資助的“內蒙古蒙元碑刻收集與研究課題”已經取得了一批新成果,蒙元碑刻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正在凸顯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 彌補《元史》不足 據課題組負責人介紹,《元史..閱讀全文→

    草原尋根(張宇航)-草原情

    我在內蒙古草原上尋找一條河,一條仁慈地、久遠地流淌著的河。 電視劇和書上都說,她是額爾古納河的女兒艾敏姑娘變的。因為草原上七七四十九年沒有雨,牧民和牛馬駱駝羊活不下去了,艾敏姑娘就把自己變成一條河..閱讀全文→

    姑娘宴-民族風俗

    姑娘宴 舉行婚禮的前一天,男方要舉行“祝福新房儀式”,而女方要舉行“姑娘宴”。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舉行的宴席,主要是設宴招待聘來的迎親這代表和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并舉行祝福新房儀式。這一儀式是宴..閱讀全文→

    蒙古族待客禮儀(圖)-民族風俗

    蒙古族待客禮儀(圖)   迎接遠方的客人 蒙古人把隆重而熱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種美德。他們的待客禮包括問候、互遞鼻煙壺(解放后此禮已逐漸消失)、飲食招待等。無論是專程來訪的貴客還是路..閱讀全文→

    草原上的星綴:蒙古包 -蒙古風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田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 見牛羊 這首自南北朝時期流傳至今,被后人譽為“漢人遺響"的古代歌謠《敕勒川》,把我國北方廣袤無垠,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動形象..閱讀全文→

    蒙古族風情:草原的恩賜-民族風俗

    蒙古族風情:草原的恩賜 |-05-15 |文章來源: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風情。蒙古族的游牧生活,讓祭敖包成為了他們會見親友的絕佳機會;蒙古族能歌善舞,一種被稱為“..閱讀全文→

    蒙古人與蒙古馬 -蒙古風

    烏珠穆沁駿馬 蒙古人馬上得天下,素有馬背民族之稱。蒙古人與馬相伴一生,無論童叟均以馬代步。馬不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人熟識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馬,..閱讀全文→

    蒙古族的盛大集會:那達慕-蒙古風

    氈包象珍珠撒滿草場, 人流象潮水來自四方; 駿馬象流星追云趕月, 歌聲象百靈婉轉悠揚…… 七、八月的草原總是沉醉在鮮花綠草的戀情里。這時,成千上萬的蒙古族牧民,就會穿起節日的盛裝,不顧旅途的遙遠,..閱讀全文→

    獨特、迷人的鄂爾多斯婚禮 -蒙古風

    內蒙古的地域十分遼闊,因而蒙古族的婚姻儀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其中尤以鄂爾多斯婚禮最為精彩。鄂爾多斯婚禮已經流傳了700多年,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風格和情趣。這種婚禮一般要持續兩天,自始至終都洋溢著迷人的..閱讀全文→

    摔跤: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蒙古風

    摔跤,蒙古語稱為“搏克”,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摔跤手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紀時已經盛行于北方草原。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所屬在祭敖包和那達慕大會時進行。近代方志記云:“肇自古昔..閱讀全文→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組圖)-民族風俗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組圖) 參加那達慕去。(巴義爾攝) 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摔跤 我國的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特有的風俗習慣。每年..閱讀全文→

    草原春日(敖繼紅) -草原情

    (作者:敖繼紅達斡爾族) 一 不經意間,路邊的樹已經披上新綠。是那種透著淡黃色的新綠,嬌嫩純凈。草原的春天來得晚,可來得迅疾。春風象一個熟捻大寫意手法畫家的畫筆,頃刻間就會為草原畫出這一抹抹淡淡的..閱讀全文→

    蒙古族勒勒車制作技藝-民族風俗

    蒙古族勒勒車制作技藝 時間:2006年 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地區:內蒙古 編號:Ⅷ—46 申報地區或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東烏珠穆沁旗   勒勒車是蒙古式的牛車,又名轆轤..閱讀全文→

    蒙古族的姓名 -蒙古風

    關于蒙古族人最初的姓氏起源,史學界一直存有爭議。但研究蒙古史學的學者公認的說法,是自成吉思汗特別是自元朝建立以后,蒙古人以部落名作為姓氏的做法普遍流行起來。 從現代蒙古族史學及有關姓氏研究的結論上..閱讀全文→

    蒙古人的酒文化 -蒙古風

    蒙古人雖然把酒視為飲食之最,耐日之魂,可也不提倡把它不分歲數的隨意亂用,隨意喝上幾口的。對此,蒙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喝酒的歲數、敬酒、獻酹、請曲等方面,都確立了具體而固定的標準和明確的禮節禁..閱讀全文→

    昭君墓:絕塞埋香骨 千秋不朽名 -內蒙訪古

    記得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題昭君墓》中講:“絕塞埋香骨,千秋不朽名”。這個“埋香骨”的地方就是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的昭君博物院內。 一進昭君博物院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閱讀全文→

    春節的序曲-祭火節 -蒙古風

    農歷臘月23日,是蒙古族祭祀火神的祭火節,又稱“過小年”。也有些地區不在23日祭火,而在24日祭火。據傳,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時代,一些部落在23日那天正遇敵人襲擊而耽誤了祭火,從此他們把祭火日改為24日。 祭..閱讀全文→

    各式各樣的蒙古族樂器 -蒙古風

    馬頭琴:蒙古民族樂器之一。馬頭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時代,時稱朝爾。最初的馬頭琴琴箱是用一塊整木刳制而成。后經過加工發展,始將其音箱以四塊木板拼成梯形,面蒙馬皮、羊皮(現改為蟒皮、桐木板等),用..閱讀全文→

    馬頭琴:草原上飄起不落的音符 -蒙古風

    馬頭琴是具有濃郁蒙古族民間特色和悠久歷史的一種拉弦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有小馬頭琴、中馬頭琴、大馬頭琴和低音馬頭琴等多種,常用于獨奏、器樂合奏或為民間歌舞、說唱伴奏,流行于內蒙古以..閱讀全文→

    長調民歌,草原之魂-蒙古風

    烏蘭杰(蒙古族)    花香風甜的季節里,騎馬行進在草原上,舉目遙望,碧草連天。惟有閑云自飄,牛羊蓋野,氈包數座。整個世界別無他物,只剩下了你自己。啊,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空曠無依,仿佛..閱讀全文→

    精巧別致的蒙古族飾物-民族風俗

    精巧別致的蒙古族飾物 蒙古刀:是蒙古族牧民們宰畜、吃肉不可缺少的用具,隨身攜帶,既是實用品,又是裝飾品或掛于蒙古包內作為陳設。刀身一般采用優質鋼打制而成,刀柄和刀鞘有鋼制,銀制,木制,牛..閱讀全文→

    背弓挎箭(圖)-民族風俗

    背弓挎箭(圖)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解放前蒙古人娶親時,新郎要佩帶弓箭,跨駿馬啟程。到女家后,摘下弓箭,放在蒙古包的西南方。次日走時再挎上。娶親回來后,也放在蒙古包的西側,三日之內,不許別人..閱讀全文→

    蒙古族的圖騰崇拜:鷹圖騰 -蒙古風

    鷹(布日古德)是薩滿化身的神物象征。如果解釋蒙古薩滿的起源,則離不開鷹。薩滿傳統的說法是“鷹是天的神鳥使者,它受命降臨到人間和部落頭領成婚,生下了一個美麗的女孩,神鷹便傳授給她與天及眾神通靈的神術..閱讀全文→

    蒙古族美食-奶食(圖)-草原名吃

    蒙古族美食——奶食(圖) 奶食:蒙語叫“查干伊德”是純潔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種: 1、白油。將鮮奶放入桶內,攪拌后,使其發酵等脂肪在上面呈白色,即成白油。 2、黃油。將白油用紗布..閱讀全文→

    莜面-草原名吃

    莜面 莜麥,亦稱“裸燕麥”,俗稱“油麥”,是一年生草本作物。原產于中亞地區,最先引進歐洲大陸,爾后被我國引進,種植于西北、華北北部、內蒙古等地,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光緒二十八年頒布開墾蒙署令,..閱讀全文→

    少數民族美食-貓耳朵湯-草原名吃

    少數民族美食——貓耳朵湯 貓耳朵湯:傳統民族食品--貓耳朵湯,在蒙古族家庭的餐桌上,經常能夠看到它。 貓耳朵湯,屬于快餐型食品。因這種湯的形狀酷似貓的耳朵而得名。這種湯一般都是用蕎面做的。 蒙..閱讀全文→

    內蒙古:羊絨之鄉“軟黃金”溫暖全世界-輝煌60年

    內蒙古:羊絨之鄉“軟黃金”溫暖全世界 |-05-27 |文章來源:新華網 “羊絨衫就像草原的‘名片’,來了可不能空手而歸1面對商場內款式繁多的羊絨紡織品,頭一次到內蒙古的江蘇游客唐淑華..閱讀全文→

    居住環境:蒙古包(圖)-民族風俗

    居住環境:蒙古包(圖) 蒙古包   蒙古包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于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閱讀全文→

    風味獨特的詐馬宴(圖)-草原名吃

    風味獨特的詐馬宴(圖) 到鄂爾多斯旅游的賓客,當您品嘗過蒙古族的風味佳肴后,最好能親臨詐馬宴現場觀其莊嚴的儀式、嘗其鮮香的牛肉、感其懷古的情韻。 詐馬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40周年時,成吉思..閱讀全文→

    內蒙古東烏電氣化鐵路全線貫通正線全長360公里-輝..

    內蒙古東烏電氣化鐵路全線貫通正線全長360公里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最長的地方電氣化鐵路——東(勝)烏(海)鐵路全線貫通。這標志著鄂爾多斯國家能源基地縱貫南北、橫穿東西的鐵路框架已經形成。 東..閱讀全文→

    孤膽英雄好特老(組圖)-感動草原

    孤膽英雄好特老(組圖) 國防部原副部長王樹聲看望好特老 離休后享受天倫之樂 空槍俘敵13人 1947年5月,在哲里木盟(今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境內的哈拉烏蘇地區,炮聲隆隆,戰馬嘶鳴,一場激..閱讀全文→

    蒙古族民族起源追溯 -蒙古風

    一只受天命而生的蒼狼和一只白色的鹿在位于斡難河河源的不兒罕山下結合,生下一個兒子,傳說這就是蒙古族的祖先。實際上,蒙古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在呼倫湖和額爾古納河東南居住的蒙!翼f,就是早期..閱讀全文→

    一段最古的長城(翦伯贊)-內蒙訪古

    火車走出居庸關,經過了一段崎嶇的山路以后,自然便在我們面前敞開了一個廣闊的原野,一個用望遠鏡都看不到邊際的原野,這就是古之所謂塞外。 從居庸關到呼和浩特大約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火車都在這個廣闊的高原..閱讀全文→

    龍梅玉榮:草原英雄小姐妹-感動草原

    龍梅玉榮:草原英雄小姐妹 姐妹情深(資料圖片) 烏蘭夫與草原英雄小姐妹在一起(資料圖片) 龍梅玉榮 龍梅和玉榮是內蒙古自治區達茂旗人。1964年2月9日,年僅11歲的龍梅和9歲的玉榮在放羊..閱讀全文→

    內蒙古的寺廟-內蒙訪古

    我國北部的廣大蒙古地區,在成吉思汗以前是由當地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處于支配地位。元朝建立以后,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相繼傳入蒙古。由于元帝室竭力推崇藏傳佛教,所以,先后封藏傳佛教高..閱讀全文→

    勒勒車:牧人的交通工具-蒙古風

    勒勒車為蒙古式牛車,為草原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由于游牧民族遷徙不定,車子成為其交通必需。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早就有造車用車之習俗。鑿刻在烏拉特中旗幾公海勒斯太山崖上有多幅車子的巖畫。據有關學者..閱讀全文→

    熱烈奔放的草原魂-安代舞 -蒙古風

    相傳,古時有一位善良老人,他心愛的女兒得了重病,久治不愈,老人百般無奈,只能套起牛車,載著愛女,四方求醫。當走到哲里木盟庫倫旗時,軸斷輪陷,再也沒法前行,老人痛苦欲絕,不由得唱訴起自己的不幸來。那..閱讀全文→

    永恒的祭祀-敖包 -蒙古風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為什么旁邊沒有云彩/我等待著美麗地姑娘喲/你為什么還不到來喲嘿…… “敖包”一詞,因《敖包相會》這首優美動聽的著名民歌,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敖包”,是蒙古語,漢語意為..閱讀全文→

    蒙古族最隆重的祭禮-祭敖包 -蒙古風

    “敖包”,蒙古語,漢譯其意就是“堆”。蒙古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即祭敖包在蒙古民族形成和元朝時期,是圖騰崇拜和祭拜天地的祭禮。為了祭天,找一些高而平坦的山地,用石頭或土堆成敖包,將柳條之類捆成大捆豎在..閱讀全文→

    在大青山下(翦伯贊)-內蒙訪古

    現在讓我們離開趙長城談一談陰山一帶的漢代城堡。 根據考古報告,在陰山南北麓發現了很多古城遺址,至少有二十幾個古城遺址。這些古城大部分是西漢時期的,也有北魏時期或更晚的。古城遺址最大多數分布在陰山南..閱讀全文→

    蒙古族的狼圖騰崇拜 -蒙古風

    在中國北方廣闊的大草原和大沙漠上,居住著蒙古族、維吾爾族、滿族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在距今大約2至3萬年的原始社會氏族部落時期,為了區別于其他的部落,一些少數民族部落就以一種動物作為本部落的標志,這種動..閱讀全文→

    高亢蒼涼的蒙古長調歌 -蒙古風

    北國邊陲的內蒙古草原,廣袤無垠、莽莽蒼蒼。這種地域所展示的天然獨特品質,以及游牧生產勞動給牧人帶來的相對個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民族豪放豁達、熱情開朗的性格,這大約也是長調民歌之所以富有深沉柔韌、粗獷..閱讀全文→

    史建強:紅綠燈下實現人生價值(圖)-感動草原

    史建強:紅綠燈下實現人生價值(圖) 史建強,1955年2月出生于包頭市,是烏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海勃灣交警大隊副處級崗勤民警。從警18年來,史建強恪盡職守,出色地履行著一名交通民警的職責。1997..閱讀全文→

    感動草原之烏蘭夫-感動草原

    感動草原之烏蘭夫 烏蘭夫簡介 烏蘭夫(1906~1988年),原名云澤,生于土默特左旗蒙古族農民家庭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2月21日,秘密領導了百靈廟軍事暴動,打響了蒙古民族武裝抗日的第一槍;1..閱讀全文→

    蒼狼白鹿的神話傳說 -蒙古風

    蒼狼白鹿:蒙古人遠古的圖騰觀念 《元朝秘史》和《史集》都記載了關于蒙古人祖先的傳說。遠古時,蒙古部落與突厥部落發生戰爭。蒙古部落被突厥人所滅,僅兩男兩女幸存,逃到名為額爾古涅昆的山中。后來子孫繁衍..閱讀全文→

    寧波天一閣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 閱讀全文→


    【】

    杭州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 閱讀全文→


    【】

    承德文津閣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 閱讀全文→


    【】

    杭州文瀾閣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 閱讀全文→


    【】

    沈陽文溯閣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 閱讀全文→


    【】

    北京國子監辟雍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閱讀全文→


    【】

    北京文淵閣

    文淵閣位于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后,原明代圣濟殿舊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庫全書》的圖書館。 世界上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曾藏在這里,以非?季康拈緯涫⒀b,安置在書架.. 閱讀全文→


    【】

    九江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坐落于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約10公里處的后屏山南麓。西有左翼山,南有卓爾山,三山環臺,一水(貫道溪)中流,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 白鹿洞書院在唐代(公元618—907年)時原為李渤兄弟隱居讀書處。根據文獻記.. 閱讀全文→


    【】
    色ww在线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