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的童蒙讀本,人們有這樣一句評價,說:“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对鰪V賢文》與《幼學瓊林》也是我國傳統教育中著名的幼兒啟蒙教材。其中,《增廣賢文》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閱讀全文→
在福建泉州文廟舉行紀念孔子誕辰2556年儀式上,小學生頌讀《三字經》。 中新社發蔡耀平攝 所謂蒙學,既是對我國傳統的幼兒啟蒙教育的一個統稱。與小學、大學并列,是我國傳統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閱讀全文→
趙佶《草書千字文》(宋) 《草書千字文》是宋徽宗趙佶傳世的狂草作品。作于是1112年,縱31.5厘米,橫11.72厘米,寫在一張整幅描金云龍箋上。是趙佶四十歲時的精意作品,筆勢奔放流暢,變幻莫測,一氣呵成,頗..閱讀全文→
《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姓,后增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何呂施張?撞車廊A,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柏水..閱讀全文→
“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新絳縣龍興鎮(舊稱城關鎮)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边@是《新絳縣志》中介紹李毓秀的一段文字。 文字內容佐證了李毓秀的生身之地,但..閱讀全文→
“樓兒園”今成農宅 依據周莊人和孟德華的說法,地主家庭出身的李毓秀,極有可能就是這里“樓兒園”主人。少年時期的他,被家人送至近在咫尺的窯頭村跟隨黨成求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孟德華說,“樓兒園”..閱讀全文→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文,多見多聞。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閱讀全文→
《千家詩》是由宋代謝枋得《重定千家詩》(皆七言律詩)和明代王相所訊五言千家詩》合并而成。它是我國舊時帶有啟蒙性質的詩歌選本。因為它所選的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名篇,易學好懂,題材多樣:山水田園、..閱讀全文→
千字文全文及解讀 《千字文》,古人多簡稱其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雖排在最后,但其成書時間卻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 根據史書記載,《千字文》..閱讀全文→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啟蒙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也是影響最大的一種!度纸洝分詺v久風行,影響所及,幾乎家喻戶曉,人盡皆知,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它內容豐富,知識性強!度纸洝菲婚L,全..閱讀全文→
《千字文》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作品,作者周興嗣是一名古代公務員,南朝梁武帝蕭衍在位時,任散騎侍郎、給事中。他用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進行排列組合,寫出了這樣一篇音韻諧美、朗朗上口的四言長詩,更難得的是,其..閱讀全文→
《三字經》用簡短的言辭道出了不少歷史典故,其中尤以勸學立志的典故為最。這些小故事中,有勤奮的學子,有德的少年,才華橫溢的少男少女,教子有方的慈母嚴父!度纸洝废Mㄟ^這些古人的故事傳達這樣一種理..閱讀全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玄,天也;黃,地之色也;洪,大也;荒,遠也;宇宙廣大無邊。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太陽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圓;星辰布滿在無邊的太空中。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寒暑循環變換,來了又去,去..閱讀全文→
《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十世紀北宋朝代起在中國廣為流傳。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迷。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閱讀全文→
《三字經》的原初作者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在明朝末年就有人提出來了。 趙南星在《三字經注·序》中說:“世所傳《三字經》、《女兒經》者,皆不知誰氏所做!爆F在似乎依然是個問題!度纸洝返乃枷敫鞘裁..閱讀全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先賢留下了無數的文化魂寶,這些經典之作,歷久不衰,萬古常新。它延續了中華文化的命脈,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滋潤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心田,使他們成為愛國、愛民、愛大自然、愛..閱讀全文→
《三字經》最初的作者究竟是誰?這一問題至今尚未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目前主要有四種說法,即王應麟說、區適子說、黎貞說和陳淳說。其中,認為南宋學者王應麟是《三字經》原作者的看法得到了比較普遍的認可。 ..閱讀全文→
卷一 天文??地輿?歲時?? 朝廷??文臣?武職 卷二 祖孫父子?兄弟?夫婦? 叔侄??師生?朋友賓主 婚姻??女子??外戚? 老幼壽誕?身體??衣服 卷三 人事??飲食?宮室 器用??珍寶?貧富 疾病死喪 卷四 文事??科第?制作 技藝??訟..閱讀全文→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钡奈牧x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閱讀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閱讀全文→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經》。 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閱讀全文→
祭龍節祭龍儀式的頭兩天,白沙村的男女老少就忙碌起來:準備祭祀用的豬,擔水、捋松針、打柴、扎紙龍,同時還要排練祭龍的歌舞,落實燒火、殺豬、接客等不同分工。祭龍這天,全村農閑,男女長幼,身著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向開闊的祭..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