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首飾冠飾多采用金絲工藝,以金絲工藝見長,同時也結合寶石珠玉的鑲嵌。在日用器皿方面,明代帝陵及王陵出土所見,多用掐絲鑲嵌寶石工藝,這一風氣延續至清代。
定陵出土有多件日用金器,包括碗、爵、盂、壺、藥罐、粉盒等,品類齊備,另有鎏金的盤。
金盞金托玉碗,明,北京定陵出土
金托金蓋玉碗,碗為玉質,托與蓋為金質。玉碗呈青白色,溫潤清透,胎薄如紙。金蓋以鏤空云紋作地,再飾以浮雕狀的二龍趕珠圖案,蓋頂為一蓮花形鈕,花蕊嵌有一顆紅寶石,金托盤直徑20.3厘米,重325克,盤底布滿龍紋,邊沿飾祥云紋,中央有凸出的一圈,以固定玉碗。玉碗的清潤與黃金的光澤相配,色調一冷一暖,在華貴中見雅致,十分和諧。
金托玉爵,明,北京定陵出土
金托玉爵的托實為有金盤,盤內浮雕有海水中騰躍的金龍,盤沿飾云頭紋,盤內、盤沿及墩形柱座上共鑲嵌有紅藍寶石26顆,爵身以白玉雕成,金玉寶石交相輝映,盡顯華貴,而浮雕與平塹的龍紋、云紋又顯出器物的精致。
與此金托玉爵相似的還有一件金托金爵,只是盤內紋飾稍有變化,為二龍戲珠圖,與金爵外壁上的半浮雕式二龍戲珠及海水云崖紋飾上下呼應。爵與盤均嵌紅藍寶石。
鎏金銀托盤雙耳玉杯,明,北京定陵出土
另一件金玉結合器為金托白玉壺,托為金質,呈圓盤形,邊緣較寬,同墓出土的還有御藥房金罐,底部刻有“大明萬歷年御用鑒造八成五色金重二十二兩四錢”,腹部刻有“尚冠上用”,可知此金藥罐為皇帝患病煎藥時所用。另有一件金粉盒,呈八角形,子母口扣合,通體塹刻龍紋。
金蟬玉葉,明
金蟬玉葉,明
金玉結合的飾品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金蟬玉葉,金蟬形神兼備,刻畫細致入微,棲息在玉質的葉片上,傳神地再現了一幅生動的金聲玉振的畫面。